香港工業自上世紀60年代起踏入黃金時期,當時不單養活了無數家庭生計,更為日後香港轉移至以服務業為經濟支柱,繼而躋身國際知名金融城市的行列,奠下安定和繁榮的穩固根基。近年香港銳意推動再工業化,配合創新科技的應用,例如升級採用智能化生產,以機械技術代替密集勞動力等,協助傳統工業趕上講求大數據、物聯網的潮流,為本地工業前景找到曙光。由此可見,工業發展不論對香港的過去和將來一直息息相關。
其實早在百多年前,經已有人提出中國需要透過工業發展振興國家。以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例,早於1917年開始撰寫《實業計畫》,闡述他實現中國工業近代化的建設藍圖,希望藉著一個包含交通、工業和礦業在內的龐大實業發展計劃,帶領國家走向富強。可惜礙於當時的歷史環境,此夢想最終未能實現,但從長遠的歷史發展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方面來看,《實業計畫》的確為中國勾勒出一幅較全面及有遠景的現代化藍圖,並為近代的中國工業和交通建設提供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孫中山紀念館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合作,通過歷史圖片、文物和互動展品,介紹孫中山先生理想中的經濟建國藍圖,旁及航空救國及當今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大家看畢展覽後,不但能了解孫先生如何對建設國家付出心力,也可思考當代中國和香港的經濟發展應走的新道路,以及香港工業能為未來本地經濟發展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
這份就是孫中山先生於1919年寫成的《實業計畫》,包含6個計劃,主要針對物質建設,其中包括規劃共31個港口,當中更有3個屬世界級大港。環顧今天中國內地及世界各國的沿海城市,均爭相發展港口基建以配合物流業的需求,更覺孫先生當年的大膽建議果屬真知灼見!
孫中山先生在《實業計畫》中描繪了全國鐵路建設的遠景,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他經已很有遠見地規劃了蘭州至西寧及拉薩的高原鐵路網,如今該處的青藏鐵路,已成為世界上路線最長、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
這張就是孫中山先生的《鐵路計劃圖》,詳細列出合共七條的鐵路系統,將全中國聯繫起來,鐵路迷一定要來親眼看看這個龐大的鐵路網絡規劃。
當年孫中山先生規劃於天津附近的直隸灣建築北方大港,該處現已建成了屬於環渤海經濟圈核心地帶內的京唐港,成為國家重點開發的經濟區。
展期: | 2016年11月11日至2017年2月22日 |
地點: | 香港中環半山衛城道7號 孫中山紀念館一樓展覽廳 |
主辦機構: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
籌劃︰ | 孫中山紀念館 |
開放時間: | 平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周末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免費入場 |
查詢電話: | 23676373 |
網址: | http://hk.drsunyatsen.museum |